目前位置:首頁 / 新訊佈達 / 新知專欄
新知專欄
【吉田健康知識+】低卡讓你更卡油?小心無糖食品的熱量陷阱!2012-02-09

大家應該都知道健康的BMI理想值應為18至24之間,而且應該養成少油、少鹽、少糖的飲食習慣,所以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選標示低糖或無糖的食品,但其實「無糖」或「低糖」不等於「無熱量」!看完以下的資訊整理,之後買相關的食品時可得要當心熱量陷阱啦!

 

「無糖」&「低糖」≠0熱量

市面上有很多食品標榜是「無糖」或「低糖」,但卻不一定是無熱量,千萬不要存有無糖就是熱量低的迷思,因為依據衛生署公告「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」,包裝食品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熱量不得超過4大卡,就可以標示「零卡」;未超過40大卡就可以標示「低卡」。包裝食品如標示「無糖」,每100公克或每100毫升所含糖含量不得超過0.5公克;如標示「低糖」,則不得超過5公克。因此「無糖」或「低糖」並不代表熱量為0。

要注意的是,食品中除了糖以外的其他碳水化合物,以及脂肪、蛋白質等,也都會產生熱量,吃過多仍會肥胖,所以選購食品之前,一定要先看清營養標示欄內所有訊息。

 

買食品要先看營養標示

台灣近年來已實施包裝食品營養標示,包裝食品都要有顯著的中文營養標示,必須標示的項目包括:

1、「營養標示」之標題

2、熱量(大卡)

3、蛋白質(公克)、脂肪(公克)、飽和脂肪(公克)、反式脂肪(公克)、碳水化合物(公克)、鈉(毫克)的含量

4、其它出現於營養宣稱中之營養素含量

5、廠商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。

即使宣稱無糖或低卡的食品,也可能會含有不健康的成分,如色素、反式脂肪等,購買時可得小心注意。

 

小心份數陷阱!

現行市售食品的營養標示格式有多種,不論是以100公克(或毫升)食品為計算基準,或是以食品的份數為計算基準,都要看清楚食品的重量(或容量)或份數,然後才能正確地計算出所吃進的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。例如一包食品中營養標示欄稱含有2份,但上面所顯示營養素分量卻是一份的數字,所以吃完一整包,表示所吃進去的總熱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量,是該產品營養標示欄所之數量的2倍!所以買之前先看清楚,再稍微心算一下,才不會以為吃了低卡食品,實際卻吃了更多的熱量。

上一筆 回到列表 下一筆
top